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系统见图。
|
等效变换是分析电路的一种方法。电路等效变换的特点是外特性不变而内部性能发生改变。 对电阻网络,一般采用电阻的串并联和Y-△变换对电路进行化简。若电路中有电桥平衡和平衡对称关系时,应尽量利用这些特点化简电路。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有源元件。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模型之间可以等效变换。受控源的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与实际电源电路的等效变换情况完全相同,只是在等效变换过程中,必须保证受控源的控制量能够用正确的表达式写出。 含受控源的无源一端口网络对外部电路来讲相当于一个电阻。在一端口网络端口处外加一个电压源(或电流源),产生一个流过端子的电流(或在端口处产生电压),则外加电压(或外加电流)与产生的电流(或电压)之比为无源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 |
在测量控制中有供电地系统、模拟信号地系统、数字信号地系统。为了消除各地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各地系统的地应隔离开。但地与接地是不同的概念,这里的地是指系统的公共参考点。而人们常说的接地,就是将公共点接地来固定“零电位”。接地是为了安全、防止危险,在生产现场大都是采取将接地系统就近接地,如果接地点在一个以上,就产生了地回路,也就会出现流过地回路的电流,这样就会形成耦合干扰问题。 图1 屏蔽线两端接地示意图 如图1中接地点A和接地点B之间会有电位差,也就会有电流,该干扰信号会与有用信号相混合,这是种干扰信号。图1中信号线的屏蔽层如果在信号源和二次仪表两端都接地,则屏蔽层的感应电流通过屏蔽层与信号线的分布电容,会耦合到信号线中,该干扰信号混到了有用信号中,这是第二种干扰信号。要消除第二种干扰,首先就要避免产生地回路,而采取屏蔽层一端接地可达到目的,即信号源和信号屏蔽线只在一处接地,使地回路断开,如图2所示,这时虽然二次仪表公共点与接地点B是相连接的,但也不会形成地回路了。同时二次仪表的输人端对地采取浮空措施,使二次仪表输人信号线路与机壳隔离开,这样效果更好,采用这些方法基本可防止地电流干扰的产生。 图2 屏蔽线一端接地示意图 一点接地时,选择接地点也很重要,对于屏蔽线其接地点应靠近被屏蔽的感应电路的入地点,如图2中,如果B点是高电平电场,A点是低电平电场,为避免高电平电场对低电平电场的干扰,接地点应尽量靠近低电平A的入地点。 如果屏蔽的是信号线,应靠近干扰源处接地,总之接地的原则是尽量使屏蔽层上的感应电流不流入信号线,以避免引入干扰。如将接地接在二次仪表的输入端,则屏蔽层的感应电流可能就会流经信号线引入干扰。但将接地点接在A点,由于屏蔽层与信号线处被认为是等电位的,则没有电流流经信号线。 对于信号线长距离传输时,由于单根导线长度所限,可能会涉及延长线的接线问题,这时应保证屏蔽的连续性,即尽量避免使用接线盒,如果必须用接线盒时,要使屏蔽与信号端子尽可能近些,露出的信号线长度以不大于20mm为妥,这时屏蔽层也要用端子来进行连接或焊接。 |
电表主要是由驱动部件、转动部分、制动部分和积算机构等组成。驱动部件由电压元件和电流元件组成。转动部分的铝制圆盘装在驱动部件和制动磁铁的空隙中,如图所示是一只单相交流电表的结构。图中各部分所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