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PLC专用USS协议
USS协议(Universal Serial Interface Protocol 通用串行接口协议)是 SIEMENS公司所有传动产品的通用通讯协议,它是一种基于串行总线进行数据通讯的协议。USS协议是主-从结构的协议,规定了在 USS 总线上可以有一个主站和多 30 个从站;总线上的每个从站都有一个站地址(在从站参数中设定),主站依靠它识别每个从站;每个从站也只对主站发来的报文做出响应并回送报文,从站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数据通讯。另外,还有一种广播通讯方式,主站可以同时给所有从站发送报文,从站在接收道报文并做出相应的响应后可不回送报文。 |
变频器行业人士自己的圈子,我们始终专注于变频器行业全方位信息,介绍变频器设计购销信息、安装调试技巧、维修保养知识等,是学习和了解变频器新资讯、选型方案、维修技术的佳交流平台!
现在做变频器的国产厂家很多,也有几家国产变频器的做的还不错(针对于中低端行业应用),那么与的高端变频器差距有多大?
是不是一定比国产的好?
1. 软件, 控制算法... 无论是DTC还是矢量控制,都已经不是什么机密,甚至TI公司的芯片资料里,都有现成的,找个实习生编个电机控制软件,实际上连代码都不用写... 就能让电机转起来。
2. 那么说软件和算法就成熟了? 也不是,自己博士毕业后在西门子工作过,你能想象让一个年薪大十几万的博士 只去负责一个 位置传感器的软件编写的工作么?而且一做就是半年... 当然,要求的位置精度... 当然也是高的无法想象的...
这成本不是一个国内公司可以承担的起的... 也不是哪个国内公司可以静下心来去做的.
可以说,无论是西门子还是汇川,总的软件架构都是一样的,差别之处就是一点点的细节.
1. 其实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一个0.5% 误差的LEM传感器 400块,一个1%误差的国产传感器40块,你买哪个?
2. 铜线还是铝线?铁芯材料是好是坏?都是问题?
3. 至于IGBT,芯片什么的,基本无差,ABB西门子 变频器里面用什么,国产里面基本也用什么,还是那句话,总体架构是一样的,差的还是细节。
1. 可以说,基本无差,变频器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自己在外企,私企都工作过,人员也都是互流的,你说差距能有多大?
2. 问题在于浮躁的心态,举个简单的数字,假设同一款机型设计,ABB从提出到量产大概2年多,西门子要将近4年,国内的话大概半年吧...
3. 研发成本,假设 ABB 1500万,西门子就得2000万,国内公司去外面挖个人来,反抄一下,200万搞定。
4. 外企的日子不一定比国内的小企业好过... ABB和西门子也在天天提心吊胆的对付国内低成本机型的挑战。
5.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投入正规的研发... 但目前的北方市场主体还都是野路子,制造业的希望在深圳...
矢量算法是西门子提出的,DTC是ABB提出的,这两家依靠算法起家分别做到了第二,如果国内仍然采用矢量或者DTC算法,那么从投入的研发经费和时间上就没法和这两家比,这样我们差距靠什么弥补?
或许大家觉得控制原理都知道,但举个例子来说,变速箱的原理世人皆知,为啥国内重载和变速箱始终做不好?航空发动机原理看看都懂,印度投了几百亿连个样机都做不出来!除非有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控制理论或者主要器件,重新定义变频器,弯道超车!否则只能靠我们的加班和勤奋无限接近。都说苹果把诺基亚干掉了,但是诺基亚仍然是手机的,只不过苹果把手机重新定义了,诺基亚时代手机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苹果时代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比例甚至都可以忽略了。
这里的细分市场差距不大指的是对用户来说的。举例来说如果用户仅仅控制个风机,什么功能、性能谁都能做得到,多了都是浪费,高出的部分完全用不到啊用不到,而且国内品牌在界面及操作上更友好。就像你量跑道不会选游标卡尺一样,适合好。
当使用Micro/WIN 32编程软件控制plc时,可以指定PLC执行的循环扫描次数(1~65535次),来对PLC进行监控。
将PLC置STOP模式,选择主菜单“调试(Debug)”一“扫描(First Scans...)”即可执行单次扫描;若要指定PLC执行的循环扫描次数,可选择主菜单命令“调试(Debug)”一“多次扫描( Multiple Scans...)”,在弹出的“执行扫描(Execute Scans)”对话栏内,输入所需的扫描次数,单击“OK”按钮确认即可。